进口优质脱毒、高产、杂交早熟品种 ——荷兰7号 荷兰7号是从荷兰引进,经过脱毒单株系选育成的匍匐茎短、结薯集中、块茎膨大速度快、适合不同栽培模式种植的早熟品种。目前是全国的主栽品种。一般亩产2500~3000公斤左右。肥水好的高产地块,亩产可达4000公斤。生育期(出苗到收刨)65天左右。块茎休眠期短,适于春、秋两季栽培,也适合与其它作物进行间作套种。株型直立,株高60厘米左右。茎秆粗壮,分枝少。叶片肥大、叶缘呈波浪状,花淡紫色。块茎呈长椭圆形,芽眼较浅,薯皮光滑,外形美观,黄皮黄肉,食味好,品质优良。适合鲜食和出口,在中国香港及东南亚市场较为**。 出苗后60~70天收获。株高60厘米左右,花紫红色。薯块(块茎)长椭圆形、大而整齐、芽眼少而浅,薯皮光滑,黄皮黄肉,结薯集中。淀粉含量13%~14%。该品种易感青枯病、环腐病和晚疫病,抗疮痂病和马铃薯病毒病。一般亩产3000公斤左右。 适应地区及栽培要点: 在内蒙古、辽宁、广东、福建、山西、山西、山东、河北、四川等广大的中原春秋二季作地区都有种植,适于间作套种。栽培密度为3000~4000株/亩,应及时防治晚疫病。该品种对光敏感,收获、运输和贮藏过程中,应注意遮光。 马铃薯高产综合栽培技术 一、概述 (一)马铃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马铃薯又名洋芋,原产于秘鲁和智利的高山地区,17世纪中叶由荷兰人传入中国,在我国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。马铃薯块茎中含有8-29%的淀粉及蛋白质、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,丰产性好,适应性广,已经逐步成为人类重要的粮食、蔬菜、饲料和工业原料。可以说,马铃薯将是21世纪较有发展前景的主要农作物之一。 (二)国内外马铃薯生产概况 马铃薯栽培范围遍布全世界,从北纬71°至南纬40°之间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有马铃薯栽培。世界土豆主要生产国有前苏联、波兰、中国、美国。栽培面积较大的国家有俄罗斯、中国、美国、荷兰、德国、加拿大等。其中,荷兰是世界上生产水平较高的国家,每年栽培面积200万亩左右,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6%,单产从20世纪70年代的每亩2200公斤增加到现在的3300公斤。近几年,随着栽培技术的改进和脱毒种薯的应用,**马铃薯的产量呈明显递增趋势,目前马铃薯年产量约3亿吨,其中一半以上供人类食用。 我国马铃薯年栽种面积7000万亩左右。中国土豆的主产区是西南山区、西北、内蒙古和东北地区。 二、马铃薯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、温度:马铃薯在4℃以上块茎的芽就能萌动,在0℃以下块茎受冻。马铃薯块茎的较佳贮存温度为0℃-4℃。马铃薯喜欢冷凉气候,块茎上芽的较适萌发温度为12℃-16℃,18℃-25℃时发芽迅速,但长成的幼苗苗体弱小。块茎发育的适宜土温是16℃-18℃,以不**过21℃为好,**25℃时不利于块茎膨大。高温会使块茎停止生长。 2、水分:块茎形成期是需水较多的时期,在结薯初期和盛期,土壤含水量为田间较大持水量的70-80%比较适宜,结薯末期,土壤含水量为田间较大持水量的60%为宜。所以早熟品种在地上部孕蕾期到开花末期,茎叶急速生长,块茎大量形成,需水量较大;中熟品种自开花后直至茎叶停止生长前的整个阶段,都属块茎膨大期,比早熟品种需水期更长。 3、光照:马铃薯是喜光作物,在生育期间,光照强度不足或栽植过密,会使茎叶徒长,块茎形成延迟,抗病能力降低。日照长短直接影响植株生长和块茎的形成,长日照可促进茎叶生长和现蕾开花,短日照有利于块茎形成,在每天11-13小时日照下,茎叶发达,光合作用旺盛,块茎的产量也高。 4、土壤:马铃薯较适宜于表土深厚、结构疏松、排水透气良好且富含**质的土壤,如汉中平川的水稻土(壤土)、沙壤土等。土壤粘重影响根系发育和块茎膨大,使块茎畸形,芽眼凸出,薯皮粗糙。马铃薯适于在微酸性土壤中生长,在碱性土壤中马铃薯易得疮痂病。 三、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 (一)种子处理 1、用种量 人工播种130~150公斤/亩。 2、困种催芽 种薯于播前15~20天出窖,置于温度13~15℃,黑暗处平铺2~3层,将种薯逐渐暴露在散射光下,每隔2~3天翻动一次,使种薯充分见光,催紫芽,当芽长至0.5~1厘米左右时,即可切块,准备播种。催芽时要避免阳光直射、雨淋和霜冻等,同时淘汰病、烂薯。 3、种薯切块 切刀用70%酒精或5%来苏儿水消毒,选用健康种薯竖切,每块栽子确保1—2个健壮芽眼。机械播种,每块重40~50克为宜。人工播种,每块重35~40克为宜,为防止病毒传播,提倡整薯播种。 4、拌种、闷种及种子包衣 100kg种薯用百菌清0.1kg和1kg滑石粉及微量元素(如钼、硼、铜、锌、镁)拌种后,放在通风处1~2天,待创伤愈合即可播种。较好实行种薯包衣处理,可有效防止播种后烂种,杀菌、降低田间发病率,提高出苗率。 (二)选择地块,实行大垄栽培 1、选地 选择土层深厚,土质肥沃,团粒结构及排水、保水性能好,有深松基础的偏酸性地块,盐碱地不适宜种植。 2选茬 以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、杂粮茬为好,其次是大豆、高粱、麻类、地瓜茬,忌用甜菜、向日葵、茄子、辣椒、番茄、白菜、甘蓝等与马铃薯有共同病害的地块。 严禁选用在前茬施用过绿黄隆、豆黄隆、普施特等长残效药剂地块。 3、深松整地 实行旋耕灭茬、重耙耙地、秋深翻整地、起垄施肥连续作业。麦茬伏秋翻、耙、耢起垄,镇压。深松35~40厘米。 4、实行大垄栽培 马铃薯80~90公分大垄标准化栽培技术是借鉴国外成功经验,结合我国北方实际生产情况,根据马铃薯生长发育特点总结出的一项新的栽培技术措施。重点推广垄底宽90厘米、垄**宽40厘米,垄体高25厘米的“90厘米大垄栽培模式”。该模式垄体土壤结构疏松,供肥能力强,有利于根系发育,增加结薯率,并具有透光通风,保墒提墒、抗旱防涝,减轻早、晚疫病的发生等优点,有效提高马铃薯的单产及品质,单产可提高50%以上,大薯率可提高20%以上,是一项切实可行的高产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