换一把。马铃薯的*芽眼首先发芽,并有抑制中、下部芽眼萌发的作用,如果*幼芽遭受损伤或被切除,则其它芽眼会迅速萌发。切法如下:①2.5两以上的大薯:从中部横切下,*部分纵切为2—4块,每个切块具有1—2个芽眼,并且都连结有*部位,脐部切2—3块。②2两左右;横一刀、纵一刀,即分四块。③1两左右小薯:纵一刀,分二块。④1两以下小薯,为了保证其顺利出芽,从薯块**部切开一半为至,但不分开。(注:无芽眼的切块不宜采用)。 3.3、切块消毒。薯种切块后用多菌灵、百菌清(达克宁)和双灰粉按1:1:50的比例拌种,形成保护膜。或用1000克双灰粉加20克甲基托布津加20克多菌灵加1克新植霉素拌种薯,防止伤口感染。 3.4、催芽。种薯在没有完全渡过休眠期**,直接播种会导致出苗不整齐的现象,所以针对无发芽或少发芽的种薯,都有要进行催芽,催芽大多数用药剂催芽,如:赤霉素(九二0)。具体方法,首先将2㎎固体粉粒(特别注意:1平耳耙即可)赤霉素,溶于10毫升酒精中,再加入50斤水,制成赤霉素溶液,最后将薯块浸泡在其中,5—10分钟后捞起、凉干。选择室内干燥通风处进行催芽,先将切好消毒过的薯块密集平铺于经过消毒的地面,用清洁无污染的湿沙覆盖,河沙厚度3厘米,然后在河沙上密集铺放*二层小块茎,再在其上铺上河沙,如此一层小薯块一层湿河沙铺放2—3层,铺好后用麻袋或稻草覆盖好,经过6—8天后,当大部分薯块萌发出芽(芽长出一粒花生仁大小)便可播种。播前适当晾种练芽变紫色。 4、起垄、播种、施肥、覆盖稻草或黑膜再复土。 播种前,首先按沟对沟1.2米起垄开沟,沟底宽30厘米左右,然后按畦面对行距25厘米,株距20厘米左右的规格,亩种 4000-5500株/亩为宜,按品字形播种,播种时薯口切块向上,芽向下,有利于早发根,早吸收养分;结合播种,施足底肥,基肥应占施肥总量的2/3左右。一般亩施腐熟后的**土杂肥500—1000公斤,(鸡粪10包+磷肥40公斤+土杂肥)等混合堆沤1